匠心古艺,千年智慧,国礼荣耀—香木海安化黑茶!
从礼物里,可以轻易地窥见一种文明的文化个性。
谭伟中出生于茶乡安化县,从小在茶厂长大。
1990年开始,喜欢喝台湾乌龙茶;1995 年以后,发现五十年代普洱老茶好喝;2004 年之后,发现五三年的黑茶(千两茶)比普洱更好喝。
从此以后他大量地收购各种老茶,多达 200 多吨,得以品完从解放前到现在世界各地的茶样。
为了懂得如何品茶,他看了600 多遍茶圣陆羽的《茶经》,深入研究了卢仝的《七碗茶歌》、蔡襄的《茶录》、宋徽宗的《大观茶论》等大量古籍。
茶圣陆羽《茶经》云:“茶:其地,上者生烂石,中者生砾壤,下者生黄土。”
他发现安化芙蓉山上遍布着茶圣口中的“烂石”——冰碛岩,这是适合茶树生长的上佳土壤。
香木海冰碛岩土壤茶园
因此在芙蓉山 800 米以上开辟了 12000 多亩有机茶园,为好茶标准奠定了土壤基础。
陆羽《茶经》又有云:“笋者上,芽者次”。
什么是茶笋,什么是茶芽?
“凡采茶,在二月、三月、四月之间。茶之笋者,生于烂石沃土,长四五寸。若薇蕨始抽,凌露采焉。茶之芽者,发于丛薄之上,有三枝、四枝、五枝者,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。”
谭伟中先生培育的茶笋
茶笋就是今年茶叶结的茶果,掉在泥土中,在明年的二月、三月、四月从泥土中发芽,当长到四到五寸长时,像蕨菜刚刚露头一样,我们趁着露香将它们采回去,做好献给皇帝喝,此为茶笋。茶芽是长在茶树树枝上的茶叶。
谭伟中先生按陆羽《茶经》的描述,潜心培育出了茶笋来制茶,保证了好茶的原料基础。
陆羽《茶经》对于茶的制造则这样说:“三之造......有雨不采,晴有云不采;晴采之、蒸之、捣之、拍之(压之)、焙之、穿之、封之、茶之干矣。”
晴采之:晴天采茶,茶叶气息更好
蒸之:杀青
捣之:破坏细胞壁
压之:定型,进一步破坏细胞壁
焙之:碳焙提香
穿之:计量
封之:包装
但自明代以后,朱元璋罢龙团,取消抹茶,改为条形茶,从此茶叶制作过程中,细胞壁破坏率严重不足,几千年制茶工艺断代失传。
按照安化黑茶最古老的记载,935 年毛文锡《茶谱》中描述:“潭邵之间有渠江,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,其色如铁,而芳香异常,烹之无滓也。”
汉代楚王墓中的安化黑茶
谭伟中先生通过多年努力,终将唐宋失传的古艺恢复传承了下来,让古老的安化黑茶重现天日,芥片应运而生。
芥片,又曰薄片,来自芙蓉山 1428 米以上冰碛岩土壤的荒山野茶。
采用唐宋古艺制作,在细胞壁破坏率、酶促作用的利用率、微生物的转化上面达到了极致,还原了古老安化黑茶“色如铁,芳香异常,烹之无滓也”的原貌,且可手撕泡饮,无需茶针。
芥片也是一本书,内附茶圣陆羽《茶经》全本。它承载的是中华五千余年的茶文化,亦是好茶的一个标准。
书法家田小华老师还特意为芥片撰写《茶经》
图片来自水印
图片来自水印
谭伟中先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芥片茶载着中华源远流长的茶文化,传遍全世界,为茶行业定标定位,为茶产业的发展正确导向,为人类健康发展服务。